出土纺织品文物与其它质地的出土文物相比较,能够保存下来的数量要少得多。全国范围内经考古发掘的不同时代的墓葬数以万计,但出土时,有纺织物的却很少。举办过的诸多出土文物展览中,在众多的陶、瓷、金属……文物展品中,常常找不到一件出土纺织品文物。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有的墓葬一开始封闭就不够严密,有的因地质水位变化,使棺木受损进水,致使棺内潮湿度增大。有了湿度就使菌类有了滋生的条件。即使没有氧气,厌氧菌也会大量滋生,侵蚀纺织品。出土纺织品的质地决定了其脆弱易损的特点。天然纺织品的主要成分是以碳链为主的有机物质包括纤维素和蛋白质,它们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极好营养物质。
第二、由于地质的原因,有些墓葬的土壤为酸性,有些墓葬的土壤为碱性。纺织品中,丝毛类动物纤维是弱酸性的,而棉麻类植物纤维是弱碱性的。当动物纤维遇到碱性土质,或植物纤维遇到酸性土质时,在有水做介质的情况下,会受到严重的腐蚀。因而许多纺织品在开棺时早已荡然无存。
第三、出土纺织品大部分是穿在死人身上,入葬后尸体腐烂,血液、体液及腐烂的尸肉渗透到纺织品上。而其它质地出土文物,如金属器、陶瓷器等等,一般是作为随葬品放在尸体外或棺椁外,因此纺织品受到的侵害又比其它质地文物要多一层。
第四、文物被发掘的过程,情况比较复杂,经常是在各种工程施工时无意中发现了墓葬,由非考古人员开棺,还有的棺材则是被盗墓贼打开的。这些人一般只对金银、玉器以及陶瓷、金属、字画等文物感兴趣,认为这类文物有收藏、欣赏价值,值钱,而棺内的纺织品文物很脏,不值钱,往往在文物考古人员到达之前就被破坏、遗散了。
经笔者保护处理过的青海都兰热水唐代墓葬出土的一批丝织品就曾遭受过盗墓贼的严重破坏。这批丝织品近400块(件),有衣袍(残缺)、褥单(残,的褥单有4米多长)、鞍饰及各种残块,无一幸免。其中M4墓中一块编号为17的残锦,经保护处理、拼对后为一残袖,袖上发现有用匕首、刀子等利器割刺的明显痕迹。显然是盗墓贼在盗墓过程中寻找金玉饰件时所为,此残袖仅40×44cm2的面积上就被割6处之多,其中一刀几乎贯通,破坏程度之严重让人瞠目。
另外,在一些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丝织品的印痕及残留物,这些残留织物多数是与金属在一起时已被腐蚀。值得提到的是早期考古发掘时,这些残留织物大多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出土时就被清除掉了。
更多详情咨询: 金经理
,
出土纺织品文物与其它质地的出土文物相比较,能够保存下来的数量要少得多。全国范围内经考古发掘的不同时代的墓葬数以万计,但出土时,有纺织物的却很少。举办过的诸多出土文物展览中,在众多的陶、瓷、金属……文物展品中,常常找不到一件出土纺织品文物。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有的墓葬一开始封闭就不够严密,有的因地质水位变化,使棺木受损进水,致使棺内潮湿度增大。有了湿度就使菌类有了滋生的条件。即使没有氧气,厌氧菌也会大量滋生,侵蚀纺织品。出土纺织品的质地决定了其脆弱易损的特点。天然纺织品的主要成分是以碳链为主的有机物质包括纤维素和蛋白质,它们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极好营养物质。
第二、由于地质的原因,有些墓葬的土壤为酸性,有些墓葬的土壤为碱性。纺织品中,丝毛类动物纤维是弱酸性的,而棉麻类植物纤维是弱碱性的。当动物纤维遇到碱性土质,或植物纤维遇到酸性土质时,在有水做介质的情况下,会受到严重的腐蚀。因而许多纺织品在开棺时早已荡然无存。
第三、出土纺织品大部分是穿在死人身上,入葬后尸体腐烂,血液、体液及腐烂的尸肉渗透到纺织品上。而其它质地出土文物,如金属器、陶瓷器等等,一般是作为随葬品放在尸体外或棺椁外,因此纺织品受到的侵害又比其它质地文物要多一层。
第四、文物被发掘的过程,情况比较复杂,经常是在各种工程施工时无意中发现了墓葬,由非考古人员开棺,还有的棺材则是被盗墓贼打开的。这些人一般只对金银、玉器以及陶瓷、金属、字画等文物感兴趣,认为这类文物有收藏、欣赏价值,值钱,而棺内的纺织品文物很脏,不值钱,往往在文物考古人员到达之前就被破坏、遗散了。
经笔者保护处理过的青海都兰热水唐代墓葬出土的一批丝织品就曾遭受过盗墓贼的严重破坏。这批丝织品近400块(件),有衣袍(残缺)、褥单(残,的褥单有4米多长)、鞍饰及各种残块,无一幸免。其中M4墓中一块编号为17的残锦,经保护处理、拼对后为一残袖,袖上发现有用匕首、刀子等利器割刺的明显痕迹。显然是盗墓贼在盗墓过程中寻找金玉饰件时所为,此残袖仅40×44cm2的面积上就被割6处之多,其中一刀几乎贯通,破坏程度之严重让人瞠目。
另外,在一些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丝织品的印痕及残留物,这些残留织物多数是与金属在一起时已被腐蚀。值得提到的是早期考古发掘时,这些残留织物大多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出土时就被清除掉了。
更多详情咨询: 金经理